Company Profile
公司简介
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做环评等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台州市环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台州市环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经过13年的发展,业务已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喷漆废气处理、生活污水、生态修复、粉尘、噪声、固废等方面的环保治理,环源环保工程公司具有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认可证书(废水、废气、生态修复),以及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总承包资质证书。公司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领衔设计,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做环评等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更多
Service Items
服务项目
废水、废气、生态修复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环保设备
废水设备、废气设备
废气设备废水设备查看更多+
Project Consultation
项目咨询
环境影响评分、风险评估影响应急预案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企业新闻/行业新闻
052022.07

污水治理:药不对症 治不好病

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标准问题,而是管网建设、污水收集问题及现有水厂认真运营问题即使水质做到一级A,但是污泥、臭气、噪声没有解决,就都不是达标。去年以来,有报道对我国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出了“过低”的质疑,认为即使按现行国标最高一级A执行,达标排放的仍是劣五类水。排放标准未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接轨,被有些人认为是城镇水环境改善乏力的“元凶”。 而根据坊间传言,正在部委间征求意见、进入出台前准备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已经将消灭劣五类水作为治理目标;河北省新近出台的地方性治理计划也已提出相同目标,并且将制定实施比一级A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 在一级A之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到了全面提标的阶段了吗?不少来自行内人的观点很明确,对不少城市的污水治理需求而言,继续提标并不是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要切实提高污水收集和有效处理率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表示,对于消灭劣五类水体和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排放标准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标准问题,而是管网建设、污水收集问题及现有水厂认真运营问题。“就是不要让建成的设施晒太阳。” 当前,在绝大部分城市,相比于建在地面上的污水处理厂这个“面子”,地下管网这个“里子”远远没有前者光鲜。 “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厂大量建成,但规划确定的16万公里管网的指标,到期实际只完成7万公里。这部分未完成的“作业”后来被加进了“十二五”的相关规划,全国规划范围内的城镇污水管网15.9万公里,约1/3为补充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 管网迟迟不能到位让根据规划进水量而设计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同程度遭遇水量、水质的不匹配,直接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影响其减排效益的发挥。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城市因发展速度远超规划,管网、设施滞后带来污水直排,虽然数量上不占主流,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带给水环境的危害却更大。 来自西安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全市每天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达20万吨。环保局调查发现,浐河城区段的污染源已经主要为生活污水,且因这一地区市政管网未接通,导致大量污水直排,是引发河水黑臭的主要原因。 而实力雄厚的北京,尽管建成污水处理厂已经达到一级A并全面向更高的地表水四类迈进,但仍然面临着每天有相当数量污水无法得到处理而直接排放的尴尬。有行内人估计这一数字达到每日百万吨。 这一数据虽未经官方证实,但并非空穴来风。去年8月,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北京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督察。结果显示,北京市在一些人口较高度集聚的城乡接合地区,污水处理站仅覆盖60%~70%的区域,而污水收集管网更是不配套,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当前,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在《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已经明确了对管道升级改造、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 提升排放标准,完善管网设施,二者齐头并进将会显著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但对财力有限的有些城市而言,则是一道需要分辨轻重缓急、计算投入性价比的选择题。 要提升运营水平,做到水泥声气全达标 近年来,在环保部门督察督办中,有很多污水处理厂榜上有名。本该处理污染的污水处理厂在今年反成了被媒体频频曝光的排污大户。建成设施如何发挥减排治污效益,已经成为监管的重点。 对此,环境保护部不久前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HJ2038-2014)(以下简称《规范》)。“只有1/3建成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业积弊成为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必须从环境设施建设转向设施运营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 据悉,《规范》针对偷排、偷工减料、偷懒的行为着重进行技术上的控制,每个运行工艺都有了要求和方法,并为基层的监管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设施建成并不代表具备减排能力,有效的治污必须建立在污水处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营的基础上。上海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张辰曾经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指出,国内污水处理厂首先要树立“全达标”的理念。 “现在都在说一级A,但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要求远远不只这一个。”他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污水厂污泥处置、噪声、臭气控制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水泥气声同步全达标才是符合要求。即使水质做到一级A,但是污泥没有稳定化,臭气、噪声没有解决,这都不是达标。” 而令专家们遗憾的是,由于在单一减排指标的导向下,其余指标有意无意被忽略,现在能全部实现这些要求的污水处理厂还非常稀少。 与被拿来当成绩说的污水处理率相比,各地污泥得到妥善处理处置的比例低得不正常,臭气、噪声扰民更是让污水处理设施与垃圾处理一起,成为城市中的“嫌恶型”公共设施。这些都是污水处理厂在大干快上之后急需补课的内容。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水平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解决市场化程度低、监管处罚力度不够和付费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付费问题,在已经引入市场机制的地方,更是让运营企业颇为头痛。 一位水务上市公司老总曾无奈表示,西部某城市曾经拖欠了公司4年的污水处理费。“我们还算支撑下来了。有的小企业可能就因此垮台了。” 而污泥的问题显然要更为复杂,除了付费问题,还有处置途径和技术路线选择、部门利益协调等问题,绝非污水处理厂甚至建设、环保等单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地方政府的切实投入和支持。 要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探索先进适用技术 现在但凡研讨涉及水处理,膜技术就会成为主角。近年来,膜确实帮助一些企业制造了创业“神话”。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直言膜技术可以以每吨0.1元的成本增加来实现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四类。 膜技术是否已经成为中国污水处理升级的最优选择?下一阶段的技术进步是否顺理成章?对此,来自业内的观点较为一致:膜技术有其适用的有限范围,且成本必须考虑全生命周期。中国水环境治理任务复杂,国情特殊,还需继续探索适用性、先进性的技术路线。 文一波评价说,膜技术在污水领域应用规模会不断扩大,应该会达到一定比例。“但绝不是局部地方推行的大规模,这些大规模应用地区已经和将会出现各种问题。污水处理加膜绝非增加一两毛钱成本,要高出很多,要考虑全成本,生命周期成本。” 他说,欧美国家不使用地表水四类标准作为污水排放标准,也没有在污水处理中大规模使用膜,是因为他们国家的自然水体水质就可以保证在一、二类,本身具有很强且必须有很强的自净能力。“我国水污染治理面临的难题在于过去过度排放且持续时间太长。” 文一波表示,膜技术是中国污水处理升级的一个选项,但不是最好更不是唯一选项,很多其他技术如MBBR等,综合效果更好。 污染严重且复杂、支付能力有限,在技术方案上无法照搬国外经验,自有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很多环境治理领域都在遭遇的中国式困境。在污水处理领域,随着大规模建设成长起来的本土研发力量已经开始了对引进技术路线的反思和中国式道路的摸索。 污水处理能否实现从高耗能向能源回收利用的转变?排水水质提升能否在有限的成本内解决、并实现水资源有效循环?污泥如何从无人愿接受的废物转变为有机质矿藏?污水处理厂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这些都将决定污水处理设施在中国水污染治理中功能、角色的发挥,都需要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的支撑。而这些技术上的空白点,应该成为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努力的方向。

052022.07

污水厂提标之辩

污水厂可能提标到四类水的消息,像又一只已经被预料的靴子,被预料地投入在湖中,又掀起被预料的争议水花。这一切之熟悉,因为与六年前的一级A之水花几无二致,无论如何,争议依然会争议,推进依然被推进。因为作为中国特色的央地分级管理制度,采用明确的标准来抓落实是中央政府政策执行上最具保障因而最易采用的手段。 单从技术指标角度讨论,因为尚未到标准发布环节,有些争议其实言之尚早,但总是离不开以下指标:比如说氨氮、总磷指标尤其是总氮,如果按照地表四类水,都是极其严苛的参数,意味着更高的投入;如果混杂工业废水进水的污水厂COD要做到30mg/l以下,则必须通过昂贵的高级氧化来去除或者活性炭吸附;还有就是如何能够稳定BOD在6mg/l以下也很不容易。而SS和大肠杆菌,虽然在目前的四类水体标准中前者没找到参考出处而后者却放宽要求,但我们很难预想新的排放标准会在此项要求上比一级A的标准下降。我们相信,最终出台的标准,一定会在某些参数上有所修正,不会照搬地表四类水的标准,而且,也会结合一级A提标实践中一些指标设定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借鉴。此外,经过北京市已经有大规模的实践,技术上能否实现,应该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在水处理膜技术发展到今天,所有的技术性争议,推导到最后,无怪乎都落在成本两字。

052022.07

污泥处理行业有两大“绊脚石”

“十二五“规划提出目标: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据统计,当前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安全处理率不足10%。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污泥产业前行的脚步? 国家对污泥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产业所需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并不大,但污泥问题却迟迟未能有效缓解。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认为,深究其因,主要是污泥核心政策的缺失以及技术路线的争论。 核心政策缺失 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绩效考核 当前我国污泥政策多集中在技术政策或技术指南等细节性政策上,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政策至今仍是空白。什么是关键政策?王洪臣认为,首先应明确部门责任。由于污泥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环保、建设、农业、国土以及发改等多个部门,一个部门无法单独解决问题,应有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其次,应建立考核机制,或与已有考核机制挂钩,明确奖惩。责任不明确就会扯皮,意见不一致时就会放一放;没有考核就没有压力,从而也就没有动力。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就是关键政策,没有这样的政策,就难以推进。 众所周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发展迅速,建成投入运行的三千多座污水处理厂为水污染控制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取得这样的成果,固然有水污染压力的原因,但部门职责明确以及关键政策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路线争论 陷入到了简单的技术路线之争,没有考虑综合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污泥有效处置率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源于接连不断的技术路线之争。”王洪臣指出。 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有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热干化、石灰稳定等。目前在污泥处置方向、技术路线方面,大家的分歧比较大,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往往还是“陷入对单一技术路线的争论。”王洪臣如是说,“单纯的认为是土地利用好还是焚烧好,有我没你的感觉。” 王洪臣认为,污泥综合解决方案应该是融合现有的有效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面向问题、从源头到末端综合解决城镇污泥问题。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背景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的污泥处置方式或组合。

022022.07

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应遵循原则

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应遵循原则 (1)最根本的是改革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如以无毒用料或产品取代有毒用料或产品。 (2)一些流量大而污染轻的废水如冷却废水,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这类废水应在厂内经适当处理后循环使用。 (3)成分和性质类似于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造纸废水、制糖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可以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应建造大型污水处理厂,包括因地制宜修建的生物氧化塘、污水库、土地处理系统等简易可行的处理设施。与小型污水处理厂相比,大型污水处理厂既能显著降低基本建设和运行费用,又因水量和水质稳定,易于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4)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并实行严格的操作和监督,消除漏逸,尽量减少流失量。  (5)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等废水应与其他废水分流,以便于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6)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含酚、氰废水,经厂内处理后,可按容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由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进行生物氧化降解处理。 (7)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废水,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和输往污水处理厂,而应进行单独处理。

查看更多+